明代北京城风水 明代北京城动画

2024-10-21 19:08:08
版权说明:以下内容来自网友投稿,若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明朝北京城布局有何特点

特点:

在色彩应用上,也完全反映“五行”思想。宫墙,殿柱用红色,红属火,属光明正大。屋顶用黄色,黄属土、属中央,皇帝必居中。皇宫东部屋顶用绿色,属东方木绿,属春,用于皇子居住。皇城北部的天一门,墙色用黑,北方属水,为黑。

所有单体建筑,也因性质不同而选用了不同的颜色,藏书的文渊阁,用黑瓦、黑墙,黑为水,可克火,利于藏书。二层的文渊阁室内,上层为通间一大间,下层分隔为六间,体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易经》思想。天安门至端门不栽树,意为南方属火。

建筑风水布局,还表现在名称上合于《易经》之理。南端的丽正门,合于离卦的卦辞“日月丽乎天”。顺承门、安贞门在北部后宫,合于坤卦“至哉坤元,万物滋生,乃顺承天”、“安贞之地,应地无疆”。

皇帝的乾清宫,皇后的坤宁宫,合于乾、坤之义。不宜加木,木生火,在此不利于森林结构的防灾。

扩展资料

近现代改建

1911年清朝灭亡后,对北京城池进行改建,为改善交通和修筑环城铁路,先后拆除了正阳门、朝阳门、宣武门、东直门、安定门的瓮城,皇城城墙和东安门。1924年在内城城墙上新开和平门,1937年开辟启明门(建国门)和长安门(复兴门)(这两个其实是豁口)。

1949年之后,对北京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工作。朝鲜战争期间,为便于疏散民众,在内城城墙上增开了东四十条、小街、新街口等豁口。外城城墙、城门和角楼于1951年至1958年拆除。皇城的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地安门于1950年代拆除。

老北京风水传说

内城城门和城墙先后于1965年至1969年拆除。内城护城河的东西南三面也加盖改为暗沟,成为城市下水道系统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清北京城

北京城是按照哪种风水建造的

北京城位于燕山山脉脚下,南面是广阔的华北大平原,西面是巍巍太行山脉,东面是浩瀚的大海。从《诗经》中记载公刘建都“阴阳山川”事实册北京城“宇宙中心”的布局。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建立国都,是刘秉忠按照风水形势来规划设计建造的。(清·于敏中:《钦定曰下旧闻考》卷五、第76页。永乐皇帝北京时,为寻找北京城的龙脉,走遍了京畿之山川,最后由江西风水师廖均卿选定天寿山以作为北京城的龙脉。(后升官职三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第2卷、第6429页。

我们的祖先凡事讲究个“中”字,北京成中轴的设置,使紫禁城与天的中心紫微坦遥相呼应,因此紫禁城是紫微坦的镜像。首先,北京城之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就是按照先天八卦、之乾南、坤北、离东、钦西的方位来布局的。天坛是天子祭天的地方,位置在北京城南端,体现了南为天、为乾、为阳的思想。地坛是天资祭祀的地方,位置在北方,体现了北方为地、为坤、为阳的思想。日坛在东方,月坛在西方,日为阳、为火、月为阳,为水。正是水火列于正东正西而与四隅向迎的体现。在南北中轴线上,皇城的南门为承天门(天安门),北门为地安门(又称厚载门)也是按照先八卦即乾南北坤来规划的。门的尺寸严格按照“风水尺”度数精心量制。于城中开挖河道,按先天八卦,何谓山泽通气,内外、金水河,以实现北京城与天地相通的布局。

北京故宫建成的风水先生,叫什么名

北京故宫由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这个时间段中间发生了一个风水学上重大的事件——明十三陵的修建。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故,朱棣命礼部尚书赵羾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风水大师。

最后,由江西派风水大师廖均卿,被委以重任。廖均卿与曾从政奉明成祖朱棣诏,在北京昌平地区修建明朝陵寝,并负责故宫紫禁城的风水布局。

廖均卿是江西三僚人,是杨曾廖的风水传人,以至于明朝历代皇帝都以三僚风水师为御用风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