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风水官叫钦天监官署名。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与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并置。明初沿置司天监、回回司天监,旋改称钦天监,有监正、监副等官,末年有西洋传教士参加工作。清沿明制,有管理监事王大臣为长官,监工、监副等官满、汉并用,并有西洋传教士参加。乾隆初曾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后在华西人或归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钦天监,这个名字说不上熟悉但也是在古装剧里头经常出现的名词。传说中这个部门能够夜观天象,预测天气还能够预知未来。不仅仅如此还会占卜和看风水。说他们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为过。
如同小说里头的扫地僧,总是在帝王需要办大事的时候给予肯定或者是说上一句“天机不可泄露”。这个是想象中的,实际上影视剧作中夸大了这个部门的作用。历史中尽管这个部门很重要但是并没有左右历史发展这么夸张。
这个神秘的皇家部门,不同时间点名字还不一样。在唐代被叫做司天台,宋代称司天监,明清才叫做钦天监。不管叫什么名字,工作内容是一样的,就是掌天文、历数、占卜、推算预测之事。可以说钦天监就是天文台,工作内容主要是观察天象、颁布历法。换个说法,钦天监的负责人就是我们现在的国家天文台台长,他带领的成员主要负责播报天气,推算节气,制定历法。可以说,钦天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
古代皇帝风水讲解
钦天监在明朝有过一次亮相的机会,朱棣在位时,钦天监的老大和帝王汇报说今天占卜说要远离红色。结果在上朝的大臣中有一位身穿红衣的人,引起了帝王的重视。那个红衣服的大人被抓了之后,真的在身上发现了武器。这次的表现让帝王开始重视了钦天监,也让大家都对这个部门产生了神秘的感观。
古代的钦天监类似于现代的“天文馆”,都是管着天上的事情,只不过在古代对天空的研究不太多,所以他们的实质性能够起作用的职责往往是预测天气。说钦天监一些人应该不知道,但是提起一些钦天监的牛人,人们肯定个个都听说过。例如最出名的两个:李淳风、刘伯温。例如教科书中最推崇的两个:写了史书的司马迁、发明了地动仪的张衡。可能会有人对司马迁的出现比较疑惑,实际上司马迁不仅仅会写,他在天文学上的造诣一点也不低于对史书的贡献,而且曾经钦天监要兼职编纂史书这个工作,所以司马迁自然在列。
钦天监这个职能在民间往往带有一些传奇色彩,主要是因为李淳风和刘伯温等“算命高手”的原因。李淳风对风水的研究,对未来的预测,已经成为了一个体系。甚至在如今的“盗墓类小说中把他列为了鼻祖级别的人物”,原因不是李淳风盗过墓,而是李淳风对风水地理的研究太高了,所以才被众多人推崇。不过要说风水,还真和钦天监这个职能部门有关系。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对天空的研究,就带着神秘的色彩,与很多封建迷信的东西无法分割。
不过并不能因此而就把钦天监看作一个专门研究迷信的部门,实际上这个部门对天空的研究是有着科学的划分根据的。例如内部就细细的划分了四种分类:天文、推算、测算、漏刻。由此可以看得出,古人也是懂得先收集数据,再进行整理推算,再得到结果,而不是一昧的无脑的相信迷信那一套。
综合而言,钦天监主要是一个管理着天空事项的部门,只不过由于天空过于神秘和不可捉摸,这个部门在古代就显得有些低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