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俗事太多,我本来每晚前看部电影才睡得着。可今年看电影少了很多。到现在为止,《南山的部长们》(韩),我觉得很不错。李秉宪演得真好。李星民演得也很棒。
另外,看了一部《蛮荒故事》,也觉得很好。
还看了《爱尔兰人》(长达3个多小时,拍的疯了,看的也疯了)、《1917》、《小丑》(美)、《新闻记者》(日)、《寄生虫》(韩)、。
看了以前的老片《小偷家族》(日)、《熔炉》(韩)、《入殓师》(日)。
还有其他几部好莱坞的动作片,都是二倍速看的。
等等。
2019年只有354天,为何被称为“寡妇年”农历2019年只有354天,是从2019月2月5日到2020年1月24日。在农村,农村老人普遍使用农历纪年法,农村老人一定知道今天是几月初几(农历),知道24节气的时间,因为农业生产以农历和24节气为时间参考,来决定什么季节种植应季农作物。农村老人不一定知道公历纪年,问他们今天是几月几号,很多农村老人是回答不出来的。就连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是以农历纪年法计算的,这是传承几千年的传统纪年法。“寡妇年”与农历纪年与立春息息相关,并不是说2019年只有354天,农历年天数少就是“寡妇年”。
怎么判断是否是“寡妇年”。在农历纪年法,一年之中没有立春就是“无春年”,在当地农村也叫“寡妇年”、盲年。立春是24节气的第一个节气,在农村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非常重视这个节气。24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运行的位置变化,也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变化而制定的,而农历主要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制定的。24节气中的立春一般是2月3~5日,农历2019年是没有立春,在公历2019年2月4日立春,也就是农历2018年的除夕。按照农历纪年是2019年2月5日~2020年1月24日,整年无立春这个节气,就被称为无春年,也叫“寡妇年”、盲年。判断依据很简单,就是在农历年中,有没有立春。农历2019年整年没有立春,就是无春年。
无春年一般农作物收成不好。在以前农业生产都是依靠传统的方式种植,受天气影响非常大。在农民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农村俗语,用来预测来年收成,农村俗语“寡妇年,倒春寒”,就是这样的对于“寡妇年”的经验总结。在这样的年份中,容易出现倒春寒以及其他恶劣天气,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寡妇年”也有这样的说法,说在这样的年份中不能结婚,容易成为“寡妇”。在农村以农业生产为生的农民,收成不好,就容易饿肚子(当然在现在大量进口粮食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收成不好的年份结婚生子,对于粮食紧缺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现在很多人都难体会到吃不饱穿不暖,饿死冻死的那些年月),50后60后就经历过这样的年代,他们有深刻的体会。以农业生产的为主的农民,没有好收成,那些日子都是熬过来的。
结语:农历2019年是“寡妇年”,今年的农作物收成不会很好,而并不是说今年结婚会成“寡妇”。在现在农业现代化的今天,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收成影响越来越小。现在也充足的粮食,大量进口的粮食,目前不再会出现饿肚子的情况。大家都说2022年会更难,到底有多难,老百姓应该做哪些准备黄历上忌祈福的日子
2021,我有许多做小老板的朋友开始加入打工一族了,2022,会有更多的人成为上班族,我这个国企工人倒是成了他们羡慕的对象了。
2022年,疫情估计还会反复,到底会给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我这个小老百姓也讲不明白。我的处境是,今年的工资收入没有去年多,公司这两天开会,传达下来的都是为了降低明年的费用,杜绝使用外协工,正式工要求一人多岗,不转变思想就换人,这是明显的要减员增效呀!
我有点怕了,开始着手做以下准备:
1,省吃俭用存钱。我在想,国际国内大环境都不是很好,谁能保证国企就一定好,有存款毕竟遇到失业或者停产能抵挡一阵子。
2,不负债,不超前消费。我是不在使用花呗,白条什么的了,挣多少钱,按多少钱消费,控制住自己的欲望。
3,尝试兼职。不为别的,就因为在国企干时间久了,感觉有点脱离社会了,这两年也休过小长假,想挣点钱,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兼职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的挣钱能力。
4,绝不辞职。虽然工资还可能下降,但能养家糊口就好。这主要是在国企的缘故,毕竟五险一金已缴纳了好长时间。
5,锻炼身体。什么时候这一条都很重要,也不难理解!
6,少投资。这两年我们听到太多的理财神话,在钱不好挣的时代,我很难相信哪个普通老百姓靠炒股,买基金,或其他理财发财的,还是保住本金吧!
7,不创业。前面说了,有许多小老板们加入了打工一族,我们又何必重蹈覆辙呢!
2022年不管有多难,只要我们老百姓还有个挣钱的营生,就先干着吧,重要的是一定要“省”,能“存”,控制住“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