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前面的第一个卦,叫本卦,又叫主卦、原卦。它体现的是事物初始、开始阶段的信息,或目前的情况。而变卦是由本卦变动而来的。变卦代表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最终结果。
《周易》是文化史上的一部奇书。
它用阴阳二艾组成64种卦象,每一种卦象都具有丰富而深奥的含义,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对天文、地理、社会、历史、人伦及自然万物的认识,折射出古人的哲学观念和文化观念。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试图破译由阴阳二艾组成的各种卦象所蕴涵的语意密码和文化密码。
扩展资料:
《周易》最为基本的内容是卦象,以及解释卦象的系辞、象辞、象辞和交辞,系辞和象辞是周文王所作,象辞和艾辞是周公所作。占卦的时候要先取卦,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先得到本卦。
取卦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初用蓄草,后来改用竹签、铜钱或其他物品作算筹。取卦的方法基本上是以偶数为阴艾,以奇数为阳交,有的则在算筹上标明阴艾和阳丈。
若用铜钱占卦,古法是以有字一面为阴,无字一面为阳;南宋朱熹则以有字一面为阳,无字一面为阴。阴艾为六,阳艾为九。其法是取铜钱三枚,一掷得本卦,亦称内卦。本卦既定,就可以根据求占者所要求问的事项来取变卦,然后再结合本卦和变卦进行占笙,预测吉凶。
一、所指不同。
易经中的本卦大多指现状,指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变卦是指事态变化发展的趋势,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变化不同。
变卦也是相度对静卦而言的,如果本卦中没有动爻,则为静卦,卦象一成不变。如果本卦中产生了动爻,则会由本卦变换出新的卦为,就成了变卦。
三、地位不同。
在卦的预测中,本卦占有主要地位,是为本。很多的回信息主体都来源于本卦。而变卦大多只是从动爻所产生的变化参考与本卦的关系,以答及事态将来的走向,为辅助本卦部分。
《周易》是传统思想度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扩展资料:
“易”字也有多义:
①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②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③日月为易,象征阴阳。从文字学看,“易”字的构成是“日”、“月”。“易”上为“日”。
④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干”的本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易
易经如何看本卦与变卦
六个爻,假如都没有变化,就是全部都是少阴少阳的话,那么按照本卦来算
假如一个爻是老阴或者老阳,那么这个爻就是动爻
动爻在哪个位置,就是按那个位置的变卦来计算的,需要注意下,1--6爻是从下数到上的~~初是最底下那个,2是倒二的,类推
比如第3个爻是老阳,那么就要按九三或者六三的爻词来计算
假如2个爻到6个爻是动爻的话,按着书里的
两爻动者,则取阴爻之爻辞以为断,盖以“阳主过去,阴主未来”故也。如天风姤卦,初六、九五两爻皆动,则以初六爻断之,九五爻为辅助之断,“阳主过去,阴主未来”,其中大有学问。
所动的两爻如果同是阳爻或阴爻,则取上动之爻断之,如既济卦,初九、九五两爻皆动,则以九五爻的爻辞为断。
三爻动者,以所动三爻的中间一爻之爻辞为断。
四爻动者,以下静之爻辞断之,如火水未济卦,九二、六三、九四、
六五四爻皆动,则以初六的爻辞断之,如初六、六三、九四、六五等四爻皆动,则取九二爻的爻辞断之。
五爻动者,取静爻的爻辞断之。
六爻皆动的卦,如果是乾坤二卦,以“用九”、“用六”之辞断之,如乾卦六爻皆动,则为群龙无首,吉。
乾坤两卦外其余各卦,如果是六爻皆动,则以变卦的彖辞断之卦爻辞断卦预测2009-03-09 04:53周易古经六十四卦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辞,是“卜筮者尚其占”的历史经验总结,是筮占成功案例的历史记录,因此储藏着大量的信息可供预测用。但由于年代久远而时过境迁,切不可生搬硬套,而要融会贯通,灵活借鉴。
卦爻辞原是用蓍草起卦预测法得来而加以概括的象辞和占辞,对其它起卦预测法也基本上适用。
看卦爻辞的一般规则是:
一、六个爻皆不动的卦,看本卦卦辞、卦象。
二、一个爻动的卦,主要看本卦动爻爻辞并可结合看本卦与变卦卦辞、卦象。
三、二个爻动的卦,看本卦二动爻爻辞,并结合看本卦卦辞、卦象。
四、三个爻动的卦,看本卦与变卦卦辞卦象。
五、四个爻和五个爻动的卦,看变卦卦辞、卦象。
六、六个爻全动的卦,乾、坤二卦看“二用”,其它卦则看变卦卦辞、卦象。
具体断卦时,上述一般规则要灵活掌握,贵在结合卦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