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星风水术又称天穹青囊术,是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中的天字卷。风水称为地学之最,风水之地简单概括为:藏风之地,得水之所。后世又把风水术逐渐引为堪舆之术,说白了就是分析天地人三者之间的一门学问。接下来,单说这一个分支:天星风水。
古时帝王贵族,对死后之事非常重视,他们觉得,生前所享受的待遇,死后也该继续应有,并且认为天下兴亡,全都发于龙脉,所以陵墓必须要设置在风水宝地。雍正皇帝生前选的陵墓被概述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阅后批奏:&39;山脉水法,条理详明,询为上吉之壤&39;。但是,雍正皇帝只做到一半,不仅要山明水秀,还要日月星辰。
从上古时代起,人们就开始观察天象,研究星辰的变化,用以推测福祸凶吉,在寻找风水宝地的时候,也经常运用天文学的精髓。天地之相去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去八寸四分,人体金木水火土,上应五天星元,又有二十四星对应天下山川地理。星有美恶,地有凶吉,凡是上吉之壤,必定和天上的日月星辰相呼应,而以星云流转来定穴的青乌之术,便是这风水学中最难掌握的天星之术。天有二十四宿,日有二十四时,年有二十四节气,故风水也有二十四向,二十四位。如果有人能够观看星星的凶吉排列,再加上罗盘定位,就可以找到想找的地方。
风水并非迷信。
风水实际上是研究和调整环境中的气场、磁场、氛围、气流以及声音、光线等等很多方面对人的影响的一门学问,打个比方,就像咱们人与人之间相处,有的人一身正气,平和中正个性爽朗善良,这样的人咱们都喜欢和他相处,就是因为他的堂堂正正的气场,那么环境也是一样,谁都愿意呆在一个堂堂正正——开阔、开明、开朗而又使人舒适的环境里,道理是相同的。
老是生不了男孩跟风水有关吗
人与环境会相互影响,这一点无论在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风水学说,还是在人类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甚至是我们自身的现实感受,都是颠仆不破的真理。
风水并没有科学依据。我们都知道,目前人类的科技发展已经日新月异,我们终于也总结出了一套探索自然,揭开未知的客观规律:现代科学。运用现代科学的武器,让人类变得无往不利。可以说,一百年内人类取得的进步,比之前数千年以来人类的所有积累还要多。
但是时至今日,社会上仍然有着不少的“崇古情结”在作怪。不仅思想是古人的更优越,甚至医学,乃至于技术都是古人更优越。比如说,现在盛极一时的“风水”学。
风水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会给你扔出一大堆五花八门的概念,妄图捆绑科学来进行地理,心理方面的解释....但是“风水”一学的起源非常简单:就是“挑选墓地”的学问。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就是古人对风水的解释。我们都知道,在古人眼中,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人的肉体消灭了,但是精神仍然存在,要么游荡在世间,成为孤魂野鬼;要么进入地府,赶上下一轮的投胎。为了不让上一种情况出现,“风水”才会应运而生。
这科学吗?相信不用我多加赘言,大家心里已经有了判断。而历朝历代,一些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也都会对“风水学”进行激烈的批判。认为它“徒耗民生财力”,但实则非常虚妄。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人言辞激烈的否定风水学。
“国之兴衰,在德之美恶,固不系葬地时日之吉凶。”到了宋代,一贯以直言敢谏的司马光,更是向宋仁宗上书,“风水一学”应该废除,皇家挑选陵墓,应该从实际出发。
可见距离我们数百年的古人,已经对风水有了充足的认知。某些现代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到底是“跟风”呢,还是借此“捞钱”呢?